市教委重点学科介绍

索取号:102730509000-2019-0002发布时间:2017-07-05浏览次数:501

一、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产业经济学

1.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在全球化、对外开放这一宏大的现实背景下,研究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如何应对国际挑战,避免产生与外国的贸易摩擦,为我国相关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是产业经济学学科的主要研究目的,也是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设立这一学科的优势所在。外贸学院具有研究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的悠久历史,近年来又有一批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西方经济学的教授、年轻教师相继加盟本学科,并且形成了相当一批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课题、科研奖项等。在加强学科建设过程中,本学科的这一优势将会得到更大发挥,其发展前景也必然十分光明。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特色:

1)超前性。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制定置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研究框架内,提出了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下技术超越战略在产业成长中的作用;

2)实证性。将国际贸易作为内生变量,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制定。结合中国加入WTO后调整了的外贸政策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影响进行客观的实证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十分重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可操作性。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分析中,本学科注意研究的可操作性,对产业进行个案剖析。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主要学术骨干长期从事对我国汽车产业和纺织品服装产业方面的实证研究,并认为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产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离不开全球纺织品和服装业的贸易制度安排。

2.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优势

结合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宏观现实背景,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世界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冲击以及国内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具体的思路有三个:一是推动相关产业进行整体转移,或者重新进行整合,以增强其竞争优势;二是对一些产业进行新的规划,促使一些过于陈旧的传统产业、缺乏竞争优势的产业进行升级,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三是对开放条件下合理的产业组织、产业业态、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研究特色:

1)研究在WTO后过渡期,在特定区域中国应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2)将产业供应链研究方法运用于产业研究,能够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商业模式进行有效的分析;(3)研究发展中国家产业难以升级的重要因素,即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产业的技术垄断和“技术倾销”问题。这些研究对我国在全球化状态下的产业发展路径可提供理论支持。

3、学科与国家、上海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的结合度,以及所发挥的作用。

产业经济学研究对我国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一国产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迫切需要形成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下的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实现路径和实现方式。本学科立足于对外开放、全球化这一背景,紧密结合上海要建成“四个”中心的宏伟目标,通过研究这一宏伟目标赖以存在的中观层次——产业,来为上海的企业改革、行业重组、产业升级、产业转移、产业整合和合理的产业组织形态提供理论支持。这对处于改革开放龙头地位的上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上海的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上海一些夕阳产业的有效转移,有利于一些支柱产业和骨干产业的升级;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研究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模式和总体框架,有助于产业效能的提升,有助于上海及长三角三省市经济的联动、高效、有序、理性发展。


二、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国际贸易法

我校国际贸易法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商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和国际金融法,各方向具有如下优势与特色:

  国际商法研究方向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在研究内容上,聚焦于国际商事法律制度和中国对外贸易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国际货物买卖、国际贸易结算的法律研究。具有自1980年起的专门性研究、成果早且多,并保持传承;而服务贸易、加工贸易法律的研究也自80年代中期开始,颇具特色。关于国际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坚持商事交易主体、货物买卖、技术贸易、国际贸易结算、国际贸易法统一化、国际贸易惯例等方面的研究,突出前沿性、实践性,注重比较研究,强调民商法基础理论对国际商事法律制度的基础性影响;而对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许可证和配额制度的研究。在团队建设上,学术梯队相对稳定、且团队成员不仅有研究该领域的理论经验积累,而且有国际商事仲裁或受理国际商事纠纷案件的律师工作的经历背景,为国际商法的应用性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学科方向在学校其他与国际贸易法相关的学科,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学科的有力支撑下得以稳健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的日益频繁,贸易纠纷大幅度上升,新类型的法律问题不断出现。本方向紧密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紧密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结合上海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的现状,积极服务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其持续的理论研究和动态的跟踪研究不仅具有现实的重要性,而且具有长远的必要性。

  世界贸易组织(WTO)法研究方向自90年代初期研究GATT直至现在的WTO,本方向的优势在于老中青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成果多,具有多年的学术传承,与WTO法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支持强。在研究内容上,以WTO法律为基础和核心,研究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后WTO时代的国家政策和法律环境以及两岸四地的法律制度等。在研究平台和研究手段上,则以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为依托,与政府有关部门联手进行与WTO相关的应用性研究。

  本方向发展前景广阔,随着WTO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本方向学术研究也将有不断的新要求。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利用WTO规则争取和保护国家利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以及两岸四地目前的现状中,利用国际规则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政治利益显得非常重要。

   国际金融法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关注和跟踪国际金融服务现状和发展趋势,将研究方向定位在金融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融资的法律问题,包括国际贸易结算和制度、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问题、离岸金融和跨国投融资、银团贷款等领域的法律问题法律。本方向的特色在于一方面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金融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交叉研究提供支撑,服务于学校博士点的申报;另一方面,顺应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需求,关注与金融法相关的法律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专题研究。本方向的研究人员具有多年国际金融实际经验。并聘请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专家担任客座研究员,以找准学术前沿和实践动向。本方向的研究体系设计合理,人员梯队组成科学。团队成员多具有多年从事金融实务法律问题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研究金融服务贸易和跨国投融资法律问题,一方面为我国金融业开放和国内市场需求提供科学的立法思路和建议;另一方面,上海着力于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其将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金融资源配置和流动的枢纽,如何将金融交易纳入法律框架,包括金融惯例的制订,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国际协调、加强各国的金融合作,发挥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同样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课题。

  该学科研究起步早,保持学术传承。既注重该领域中外立法、司法实践的研究,又重视相关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的最新信息和成果的跟踪与应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突破传统的国际贸易法研究,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国际货物贸易法之外的服务贸易和知识(技术)贸易的立法和司法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并坚持作相应的专题研究;本学科注重应用研究,通过与国家商务部、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部门的合作,服务于政府,为国家、政府提供政策和立法咨询;本学科更注重对WTO规则本身的研究以及WTO对中国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多而且集中,在全国具有相对大的影响力。

  该学科在现代国际贸易法、尤其在WTO法领域的应用性研究奠定了其为国家各级政府提供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制定、咨询等服务的基础。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或将更大范围地为上海构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培养市场适应性强的专业紧缺人才。


三、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企业管理

我校企业管理学科共设三个研究方向,具体包括:(1)国际企业管理方向;(2)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方向;(3)营销与物流管理方向。

  企业管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

  1)前瞻性强。入世以来,全球化因素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日渐显现出来,而本学科近年来从事的大量研究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环境开展的,并已经产出一批高质量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如国际企业管理方向承接的课题 “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入世后我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人才本土化研究”、“我国企业‘走出去’技术寻求战略的问题与对策”、“走出去战略中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研究”、“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并购战略的若干技术问题探讨”和出版的专著《跨国公司技术联盟管理》、《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第五次企业购并浪潮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都是围绕国际企业管理来研究的。

  2)科研团队实力均匀。企业管理学科带头人和方向带头人长期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学术资源积累,形成了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学科及方向带头人徐波教授是1997年毕业的理学博士,长期从事国际企业管理与跨国并购方面的研究,在《金融研究》等经济、管理类杂志上发表50多篇学术研究论文,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10多篇学术论文;承担省部级、曙光计划项目等8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出版著作3部。2006年,徐波教授被评为第二届上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学科方向带头人张晓岚教授长期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是我校从西安交大引进的教授、博导,曾担任西安交大副校长一职,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各类科研课题。

  学科方向带头人王淑云教授长期从事物流管理教学与研究,曾担任烟台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承担过省部级项目3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企业管理学科的三支研究团队的实力比较均匀。国际企业管理方向科研人员由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4名讲师组成,学历情况为8名博士和1名硕士(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生)。

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方向科研人员由2名教授、5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组成,学历情况为3名博士和6名硕士。

  营销与物流管理方向科研人员由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组成,学历情况为3名博士和4名硕士。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具有研究国际商务管理的悠久历史。国际企业管理,尤其是中国企业在入世之后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是国内学者在国际商务管理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国际企业管理方向在跨国并购、跨文化管理、跨国并购后整合问题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出来。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监管问题、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专家系统的实现问题、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都是企业管理学科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方向结合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面临的各类新问题所开展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商务管理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亮点。

  营销与物流管理研究,尤其是物流管理研究,目前是我国企业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首届全国管理学的最高奖——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的三位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006年)中的两位都是从事物流管理研究。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物流管理研究方面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由王淑云教授领导的管理团队却是获奖最多的一支科研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物流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励都反映出该科研团队的研究实力。

  企业管理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发展前景:国际企业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是对跨国并购、外资并购、跨文化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和跨国并购后整合问题等问题进行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方向的研究前景是对国际公司治理比较、独立董事的作用、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国际市场监管问题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研究。营销与物流管理方向的发展前景是对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品牌管理和国际渠道管理进行研究。

  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的优势及特色:企业管理学科在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研究方面在上海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2004年以来,在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研究方面主持的项目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英美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监管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专家系统的实现问题研究”、教育部项目“审计判断与计算机专家系统整合研究”和“中国高校推行预算计划制研究”、国家外专局项目“中英美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监管比较研究”,上海市教委项目“加入WTO后对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影响与要求研究”、“现代企业中的激励机制与公司治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研究”,等等。我校在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研究方面,在上海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会计监管、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会计与审计理论、国际会计比较、注册会计师实务等方面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特色。

  在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方面,在企业走出去跨国并购方面在上海地区也较具优势。目前国内大量的研究都比较侧重于跨国公司管理和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企业投资新建问题研究,对走出去并购方面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我校的这一研究重点是在国内同类研究中的一个明显的亮点。

  我校企业管理学科由于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国际企业管理、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监管、营销与物流研究等方面,因而与国家、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结合度。第一,从政府层面看,我校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商务部、国资委、市政府、市外经贸委等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第二,从企业层面上看,企业管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第三,从人才培养层面看,企业管理学科的建设将为我国特别是上海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


四、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金融学

我校金融学学科自建立以来,紧紧地把握金融业的巨大变革和金融学科新的发展契机,顺应金融学科向微观领域研究深化以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广泛开展对现代金融服务业的研究趋势,在学科建设中十分注重国际资本流动对上海金融的影响及安全、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理论和实务、公司金融等重点研究,拓展学科研究的空间和学科建设的视角;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和人力资源优势,突出了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投入较大的研究力量,经过前期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学科梯队建设、科研成果和学术层次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微观金融研究领域目前在上海市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现代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金融学科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宽和交叉,并逐步形成为动态开放的综合性学科,金融学的内涵和研究范畴不断拓宽和丰富:20世纪304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将货币政策、金融调控等宏观经济学纳入金融学的范畴;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之际,汇率机制和国际货币体系等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也进入金融学范畴,其趋势一直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和欧元正式启动后仍在持续;国际金融市场的风起云涌,使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衍生工具大量涌现,有关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管理的资本市场理论和运作逐渐定型,促使金融学科向微观领域大为迈进;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大型对冲基金等国际游资对一国经济的冲击日益趋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越来越重要。在此发展背景下,国际上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来看,国外著名大学依据自身优势,按照以下两条线路来发展:一是注重宏观问题研究,将货币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作为学科研究的着重点;二是注重微观金融问题特别是金融市场的活动实践,将资本市场、证券投资、公司金融、金融工程等作为学科研究的着重点。20世纪70年代前,国内外金融学科比较关注学术理论研究,7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学科学术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贴近,加之金融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结合使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大学中的金融学科也日益转向现实金融研究,微观金融问题研究逐步成为金融学科发展的主流趋势。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条件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与加入WTO以后国际资本的进入,我国金融业和金融学科的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金融学科建设对于改革传统金融教学,将金融学科体系及内容逐渐与国际接轨,以使金融学科发展更加适应国际经济和我国市场经济运作的紧迫要求,是我们在金融学科建设中定位3个主要研究方向的基本依据。

  金融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的优势本学科依托我校涉外商科院校特别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研究的总体优势,顺应金融学科在现实发展中的重大变革需要,从自身人力资源的配置出发,把握金融学科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主流趋向,积极发挥后发优势,选择国际金融(国际资本流动)、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公司金融等作为本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切入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研究和应用人才,形成本学科的影响和优势。

  本学科在建设过程中,以学科建设为研究平台切入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的现实金融发展,不断强化为上海社会经济和“四个率先”发展的服务意识,先后承担了市政府有关部门、地方金融机构及单位的研究项目,为我市和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本学科注重对微观金融的研究,侧重将传统金融理论和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的管理以及企业投融资管理研究相结合,同时建立在学科研究支持的人才培养方式也有极大突破,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以适应上海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现代金融人才的急切需要。其中不少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成功应聘国外内知名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成为外资银行、四大国有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各级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业务骨干或机构负责人。

  该学科根据金融学科在现实发展中的重大变革需要,把握金融学科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主流趋向,对本学科3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重点配置,重点切入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的现实金融活动,在我市及长三角地区的现实经济中积极发挥本学科的作用和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以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投资在长三角经济地区的运动轨迹为研究主线,研究在WTO后国外金融机构的大举进入和享受国民待遇后的多元金融格局,人民币不断升值条件下资本流动性等紧迫现实问题,确保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运行的金融安全。

  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研究方向以现代金融理论为背景和框架,以资本市场不同的行为主体为分析对象,从不同运作层面的立体视角,展开对资本市场运作理论构造、市场风险管控等的多方位研究,并根据自身的发展特色和研究力量优势,重点切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对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民营企业的整合和上市融资、风险投资的有效运作等提供专业服务并取得重大进展。并吸收了国内证券实验室先进配置和操作方式,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特有的经济现象进行金融数理分析,揭示和预警潜在的各种金融风险,为我市及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防范、管理和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分析和应对策略选择。

  公司金融研究方向针对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金融活动的基本特征,结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融资活动的实际情况,从定性与定量两种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对企业投融资方式和途径等进行探索;研究我市及长三角地区企业投融资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规律、企业作为投融资微观主体面对风险应采取的对策。结合我市及长三角地区企业金融的发展状况,对公司金融风险的形成机理、管理控制环节和途径等进行研究,从而,从企业融资的制度设计、功能发挥和风险控制等方面来促进我市及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与社会稳定。


五、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学科基础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专门用途外语学科始建于1960年,早期称作“外贸英语”,仅有“外贸函电”一门课程。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外经贸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单一的货物贸易已发展成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三位一体的格局。我校随之增设了“外贸英语会话”、“外经贸应用文”、“外刊”等课程,但仍限于“外贸英语”的范畴,不能适应国际商务各个领域对人们英语能力的要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尤其是自199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内的合法地位的努力,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格局更是由原来的“一外”(对外贸易)向“五外”(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对外经济合作、对外技术合作、对外服务)发展。单一的“外贸英语”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1995年本学科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申报了重点学科—专门用途外语—的建设。同时,王兴孙副教授首次经过对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的演变、我校和国内其他一些高校的教学实践、以及英语国家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的实际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后,在国内率先提出给商务英语以正确定位的问题,并强调必须将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这一论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接受。

通过近十年的学科建设,我校的商务英语学科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科研成果等各方面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至目前为止,本学科有高级职称教师25名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位、正教授7位,硕士生导师25位)、一支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已经形成。新开设了“会计英语”、“营销英语”、“广告英语”、“法律英语”、“管理英语”、“商务英语礼仪”、“旅游英语”、“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译”等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起较完整的课程系统。编写了24部(套)新教材,其中3部荣获市教委优秀教材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12部(套);发表论文60多篇;主办全国性的学术会议5次。这方方面面显示了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所具有的整体优势。

二.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特色和发展前景

    本学科现有3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为:1)商务英语理论体系研究;2) 商务英语的功能定位研究;3WTO经典文献翻译研究。这3个研究方向共同的特点是: 1. 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商务英语实际使用相结合; 2. 直接为我国对外开放、为各类涉外经济活动服务。

本学科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作为创始单位,与北京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同发起了全国性商务英语研讨会,创建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英语研究会。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现在已经成功举行5届,举办单位分别是北京经贸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南大学;

 2)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通过中外合作活动引进了国外商务英语的全新概念,将商务英语从单纯的“外贸英语”发展成为适应“大经贸”格局发展需要的、与国际商务活动全面接轨的交叉性的前沿学科。

 3)成立了中英合作商务英语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是国内同类学科的第一个研究基地,中心实行编制流动、对外开放的模式,向校内外、国内外所有从事商务英语研究与教学的学者开放。该中心聘请的联合研究员对商务英语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的论文已经在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上获得高度评价,并得到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一等奖的殊荣。

 4)配合由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外经贸委和市人事局实施的“本市外经贸行业国际商务英语等级考试及持证上岗制度”,组建了上海市国际商务英语考试中心,制定了《商务英语等级考试大纲》,并具体组织开展等级考试。这一考试是本市推出的第一个行业专业外语等级考试,是全国第一个省市一级组织的专业英语考试,也是全国第一个专门考核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全面能力的考试。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及外经贸行业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

 5)开展WTO文献翻译及相关的学术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人员积极参加主要由上海市WTO事务咨询中心承办或委托的WTO重要文献的翻译工作,为上海市乃至国家的履行我国对WTO的承诺、以及相关的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贡献。世界贸易组织的事务涉及领域广泛、专业技术性特强,因此、翻译有关的文献对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的语言能力和所涉专业的知识面的要求都相当高。由本学科人员承担、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WTO文献有:《中国入世议定书》(The Protocol 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属于“WTO经典译丛”的《世界贸易体制  从乌拉圭回合谈起》(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The Uruguay Round and Beyond)(已出版)、《积极的行动纲领和将来的贸易谈判》(The Positive Agenda and Future Trade  Negotiations)(年内出版)。

6)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和研究,学科人员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WTO所涉领域的大量的术语和词语,进而先后编纂并出版了《世界贸易组织术语汇编》(英汉对照)、《英汉WTO常用术语词典》、《世界贸易组织常用词语汉英对照手册》。同时,有关人员也撰写了数篇探讨WTO文献翻译的学术论文。

WTO文献翻译的实践和研究使学科人员谙熟了WTO有关事务的英语表达方法,因此,自2002年、即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起,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每年编写《中国“入世”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报告》(即俗称的“上海发展白皮书”)、至今已出了三个年度报告。该报告的汉译英工作主要由我学科的教学、研究人员担当。自2005年起,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承接了国家商务部的《国别贸易》这一综述我国与世界有关国家双边贸易、投资概况的年鉴性质的文件。我学科的有关人员以扎实的语言技能和广博的专业知识,克服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等诸多困难,按时保质地完成这一国家级项目,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好评。与“白皮书”的翻译一样,该项工作已经成为我学科的常规工作。

学科人员的翻译实践和研究进而又带动了本学科的商务文书和WTO文献翻译的教学工作,在我院的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中,近年来分别新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的参加了WTO文献的翻译,有的参与了有关的工具书的编纂工作,还有的写出了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专门探讨WTO文献及有关商务或法律文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从而使我院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1) 将商务英语教学、科研与现代媒体技术紧密结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商务英语网站。“商务英语上海网站”的建立开通,为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科研和培训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架起了桥梁。

2) 本学科为社会培训了大量商务英语专门人才,培训对象包括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列入本市重点培养的中青年干部。已经连续10年承接上海市市委组织部委托的高层次商务英语培训任务,并受到高度评价。 

三、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的优势、特色

     1.创新先发优势:

1) 率先与国外合作共同建立商务英语研究开发中心,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提高到商务英语学科理论研究,并采取编制流动、对外开放的模式。

2)率先在全国首创商务英语等级考试,也是上海市第一个行业专业外语等级考试。至目前为止,已开展了6年共12次考试。

3)率先在全国开展WTO文献翻译和研究,并翻译出版了有关的著作文献等。率先在全国开展WTO文献翻译和研究,并翻译出版了有关应对入世的著作。

4)率先与国外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的合作,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更主要的是加强了商务英语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了商务英语的整体研究水平。

5)率先在全国研发成功多媒体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软件和商务英语口译阶梯培训软件,为使商务英语的科研成果有益于社会并转化为产业成果奠定了技术基础。

2. 研究队伍优势:

1   本学科师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现有教授、副教授共28位。

2   师资资源在学科建设的研究领域分布来看,我校不仅拥有在理论研究领域功底深厚、见解独到的人才,更在商务英语教学、社会实践和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拥有具有专长和鲜明特色的上海市、乃至国家紧缺的人才。

3) 由于我校与我国外经贸领域的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获得商务英语研究领域最新信息、理论、知识和行业所需技能的优势条件得天独厚。使我校师资队伍和科研队伍始终处于这一领域研究开发的领先地位。

3.学术声誉优势:

作为全国性商务英语研究会、全国性商务英语研讨会的创始单位,每年出版和发表的高质量商务英语学术著作、论文在同类作品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各类与商务英语有关的学术研讨会上都有大量的论文提交并获奖,以至于我校代表团的出席与否已经成为全国与商务英语有关的会议等级高低、成功与否的指向标。

4.综合优势:

我校属经贸类院校,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学科与本校的经济学、金融学、经济法学、管理学等国际贸易和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学科互相支撑。其他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开阔的思路、丰富的素材、师资建设的内部支持、跨学科研究的协作资源、“大经贸”格局发展的最前沿理论和信息支持。

除此以外,我校拥有WTO教育学院和WTO研究基地,WTO上海研究中心等与商务英语密切相关的研究机构也设在我校。这些科研机构是我校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良好依托。这些机构每年都会得到上海市、甚至国家级别的若干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靠我校商务英语学科的人才资源。同时与这些机构的联合可以使商务英语学科及时地接触到国际上商务活动和经贸发展的最新动态,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