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共青团中央拟联合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第十八届“挑战杯”竞赛。根据团市委相关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开展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内赛。现将竞赛预通知发布如下:
一、参赛对象
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作品类别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附件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三、申报条件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鼓励由2-3名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老师担任项目的指导老师。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四、评审原则
1.本次校内赛的评审工作将分预审、复审、终审三阶段进行。预审评选出全校50%左右的作品入围复赛,复审评选出全校40%左右的作品入围获奖作品,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终审决赛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最终根据校内赛决赛成绩和挑战杯上海市赛名额数量,综合本科和研究生的项目比例和项目分布,推荐优秀项目进入上海市赛。
2.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3.评审注意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在学识水平和科研能力上的差异,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各等奖的获奖比例与其进入终审的比例基本一致。
五、报名方式
(一)预报名
预报名者于1月17日中午12:00前,将附件1《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内赛报名表》(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附件1),发送至邮箱shijian_tjyxx@163.com(本邮箱为统计与信息学院学生的报名通道)。邮件主题命名为“‘挑战杯’报名-组长姓名”,报名表文件命名为“第十八届‘挑战杯’校内赛报名表-组长姓名”。
(二)正式提交
完成预报名的同学需于2月19日中午12:00前,将附件2《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内赛作品申报书》(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附件2)及其他相关材料电子版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shijian_tjyxx@163.com(本邮箱为统计与信息学院学生的报名通道)。邮件主题命名为“‘挑战杯’校内赛申报-组长姓名”,压缩包文件命名为“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别-作品名-组长姓名”。
六、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同时,设立优秀组织奖与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奖励在大赛中成绩突出、组织高效的学院,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七、注意事项
1.参赛作品一律要求原创,一经发现抄袭,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同时追究责任。广大师生可对本次大赛进行监督,并直接向大赛组委会投诉。
2.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3.如果项目成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院,请申报者自行协商明确项目的申报单位(学院),勿在多个单位重复申报。
关注SUIBE青春统信
获取更多资讯
文案丨院社会实践中心
排版丨院社会实践中心张曦文
审核丨院社会实践中心刘人玮
责编丨肖包兴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