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新闻快讯
媒体报道
人物风采
校史钩沉
24小时图集
校园影像
<
>
学校要闻
新闻快讯
媒体报道
人物风采
校史钩沉
24小时图集
校园文化
电子校报
在线投稿
新闻网
学校主站
人物风采
从寒门学子到考取清华博士——访我校2015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张娟
01-15
2018
张娟,我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2015级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德国阿登纳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市获奖学生优秀典型、校优秀学生、校优秀志愿者……对学霸的定义往往离不开这些荣誉和头衔,张娟给我们的印象却远不仅于此:“我一直特别想当大学老师。”在我校就读研究生的三年时间,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提升学术能力,追逐学术之梦。2017年末,张娟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录取为2018级博士生,这离她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追逐最初的梦想,遨游学术海洋为了成为一名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老师,张娟刚进大学时就确立了读研的目标。本科学习阶段,张娟一直保持着每节课坐第一排的习惯。四年来,张娟一直保持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名,并且以全国统一考试初复试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名考取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进入我校学习后,我校的国际贸易特色和上海的区位优势给张娟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研一阶段除了学习专业课,张娟同时参加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硕士生导师举办的两个学习组会。在组会学习中,每位同学需要轮流作论文报告,逐字逐句地介绍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导师再进行点评。张娟介绍说,由于同时报了两个组会,
阅读更多>>
校友风采 | 张贺婕:我在苹果做Siri数据模型分析师
11-30
2017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Siri的回答越来越傲娇。每次与Siri对话的时候,你是否想和Siri背后的人对话?现在,让我们走近校友张贺婕——苹果Siri智能语音助手数据模型分析师。从她的大学时代说起,看看会得到怎样的启示。张贺婕,我校2007级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阅读她的履历,仿佛是在见证“传奇人生”——从文科到理科的跨越,她自学编程,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IT公司;从会展专业到计算机专业的跨越,她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一举夺魁伯克利大学自动驾驶汽车大赛;从国内到海外的跨越,她目前在苹果公司担任Siri智能语音助手数据模型分析师。快速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我特别受益于母校对于社会实践的鼓励与支持。在校期间我参与了创行(赛扶)国际企业家创业大赛、2010两岸校际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大赛、全国会展大学生会展技能大赛、FutureLeaderForum未来领导人论坛会议策划大赛等诸多实践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协作与沟通能力,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为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张贺婕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代,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数家珍。譬如在我校会展专业主任蓝星副教授带队参加的全国会展专
阅读更多>>
春风化雨,用爱陪伴学生一路成长
06-15
2017
在这样一间布置简约的普通办公室里,她面带微笑,话语轻柔,神情似水,接受我们的采访。与其说是一场你问我答的访谈,不如说是接受了一次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在感动之余,多的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更深入的理解,多的是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她,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系教师兼班主任——景瑞琴。她在教师岗位兢兢业业工作20年之久,2007年进入我校,先后教授雇佣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中国对外贸易、国际人力资源、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等课程,带领一届又一届的本科生、研究生探索学科的奥秘。不忘初心,忠于热爱的事业头戴“教学标兵”的光环,景瑞琴老师表现得十分淡然。在她看来,教学不过是她的本职工作,是否参评获奖并不那么重要。她仅仅将比赛看作一次学习的机会,以评促教。通过与专家及教师们的互动,她虚心接受专业建议,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和促进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学校的好老师太多了,能被选中参评,也只是我的幸运罢了。”面对赞美声,她笑着摆摆手。景瑞琴老师坦言,成为一名教师是她从小的愿望,每个时期的她都对这个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而本科毕业留校,坚守教学岗位,正是她不忘初心的体现。她认为自己还未能达到她心目中一名优
阅读更多>>
把中国优秀体育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05-22
2017
关于体育教学,他侃侃而谈;说起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他如数家珍。在接受采访时,他精神昂扬、声音洪亮,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从话语和神态上,感受到他对于体育教学充满着激情。坐在记者面前的就是2016年学校教学标兵、体育部副主任张波副教授。从2007年进校工作到今年正好是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张波老师从一名教学秘书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教师,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洒在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和特色项目建设中。以射艺传承优秀体育文化说起学校近年来开设的体育特色项目,大家都会想起射箭(射艺)。作为开展射箭(射艺)项目的发起人,张波介绍了他对射箭(射艺)项目的理解以及开展射箭(射艺)项目的初衷。他在读博士期间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射箭”这项体育运动。当他对射箭运动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射箭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一颗“遗珠”。射箭有着厚重深远的历史,对于体育竞技、文化传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是一项值得开展的项目。2014年12月,在一次教学研讨中,张波提出了开展射箭项目的想法,并得到了体育部大多数老师的认同。随后的整个寒假,张波专注于学习射箭技术、设计项目方案、编写课程方案等工作。
阅读更多>>
在专业课中融入博雅教育的深度和思政教育的高度
05-05
2017
上海市总工会4月26日宣布,通过单位推荐,民主评选,2017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揭晓,共评选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176个、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598名、上海工人先锋号300家。我校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奚红妹荣获2017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奚红妹,女,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从我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讲《市场营销学》《品牌营销》《国际营销策略》。曾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美国明智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RichardIveySchoolofBusiness访学和进修。从教25年,她专心教学,先后获得校教学标兵2次、校记功奖励5次、校教学名师奖1项、校师德先进奖1项、教育系统市三八红旗手和上海市育才奖各1项。今年,她又收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作为“拿奖专业户”,奚红妹老师却谦逊地表示:“拿这个奖真的让我有点受之有愧,比我做得好的人真的太多了。所以我想我还得继续努力。”无论是教学比赛还是上课,每次上台前她仍会紧张。“虽然我上了那么多年课,但是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多少都还是会感到紧张。现在知识更新换代太快了,特别是市场营销课程,新的知识太多。而且现在的学生和以前不
阅读更多>>
打造高端科研团队 培育赋能学术环境
03-15
2017
上学期寒假期间,由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齐佳音教授主持的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国家公共安全的互联网信息行为及治理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深圳举行。作为学校引进的高端人才,齐佳音教授在来学校工作的第一年就申请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这是齐佳音教授十多年来潜心科学研究的结晶,是她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她将“赋能”的理念贯彻于学院科研管理工作中,通过多个平台,培育学院良好的科研氛围。近日,本报记者对其佳音教授进行了专访,聆听她讲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背后的故事。长期耕耘水到渠成齐佳音教授表示,这次能够成功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资助,和她的学科团队多年从事突发事件公共管理和互联网舆情领域的研究密不可分,是前期大量科研成果铺垫的结果。这些铺垫性的基础工作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条线展开。纵向就是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领域研究。2009年,她协助方滨兴院士,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项目,负责“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作用机制与相关技术研究”和“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作用机制与相关决策风险研究”,她担任管理部
阅读更多>>
做魅力教师 展巾帼风采
03-14
2017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迎来了第107个三八妇女节。在本次受表彰的集体中,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由教学骨干和年轻博士们组成的女教师团队,她们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肯定。她们就是荣获2015-2016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我校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女教师团队。英语专业有13名女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女教师9人,博士在读1人,正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她们承担着英语、商务英语和商务英语(中英合作)三个专业《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美文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位教师周教学量10课时以上。除教学工作之外,她们还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学术研究、指导学生参赛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创新教学方法赢得学生好评在课堂教学中,英语专业注重发挥教学团队整体作用,依托上海市精品课程和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英语专业主任孙雪瑛介绍说,在课堂教学中,她们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同时把语言知识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相
阅读更多>>
爱国、爱校是我的人生信条
12-15
2016
他是这样一位学者,无论学校经历何种风雨飘摇,始终坚定和坚守着从事外贸领域教学与科研的学术信念;他是这样一位领导,无论学校面临何种坎坷曲折,始终坚定和坚守着为师生谋发展的办学理念。他就是我们的前院长、归国华侨封福海教授。封福海,教授,原籍广西,1936年出生于泰国。1953年12月回国定居,1964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外贸经济系毕业后,在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工作。1966年进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82-1984年被派往美国纽约大学学习。1986至1992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1992至1995年任院长,1993年至1994年代理党委书记,卸任后赴丹麦任中国驻外参赞。知者乐,仁者寿,80岁的老院长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的多。说话和举止都透着温和淡然,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时而声音洪亮,充满感情地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让人感到随和又亲切。虽风雨飘摇却不离不弃1966年踏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封老,正逢上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每个教职工的命运系于学校的命运,直至1978年再次复校后,带着对学校的深厚感情,他再次回到了外贸学院。“那时外贸学院的教师全部都在外国语学院,我是1979年3月份
阅读更多>>
追忆汪老:经世致用,精忠报国
10-17
2016
汪尧田(1918—2006),安徽全椒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WTO研究先行者。1940年考取重庆大学商学院,师从著名经济专家马寅初、张志让和前任复旦老校长陈望道,1944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47年获华盛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194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世界贸易专业博士学位。1981年10月起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名誉所长。1986年,与中国政府申请“复关”同步,当时已年届七旬的汪尧田在我校建立了“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现为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创办了全国唯一专门研究多边贸易体系的专业刊物《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曾负责草拟新中国第一个进出口贸易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贸易管理暂行办法》;出版了近20多本专著,发表各类文章200多篇;他和周汉民共同编写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论》一书,被誉为在中国普及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奠基之作。周汉民(1957年—),浙江镇海人,教授。1983年从我校外贸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从我校国际经济法系毕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对外贸易
阅读更多>>
追忆裘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0-17
2016
裘劭恒(1913年—2009年),江苏无锡人,教授。1933年和1935年先后毕业于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和法学院。1946年2月至12月任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秘书兼助理检察官。1961年进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任教,曾担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特别法庭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周汉民(1957年—),浙江镇海人,教授。1983年从我校外贸经济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7年从我校国际经济法系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历任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国际经济法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国际经贸研究所所长、法学院院长、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院长,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忆我的恩师裘劭恒教授周汉民 转眼间,又到了9月。七年前——2009年9月22日,恩师裘劭恒教授与世长辞。七年间,时常想写一些追忆的文字,但又恐力有不逮,有负我内心对恩师的
阅读更多>>
我校校友的“G20”之行
10-13
2016
9月4日-5日,G20峰会在杭州举行。外国领导人来到美丽的杭州除了开会还去了专柜,吃了杭帮菜……除了这些,还有被各国领导人青睐的茶叶与咖啡。谁有幸为G20专供茶叶和咖啡呢?浙江省茶叶集团和北京金米兰咖啡有限公司,我校校友分别担任董事长和创始人。G20结束之后,我们第一时间与校友取得联系,并专程前往杭州采访了毛立民校友,邮件采访了朱雪松校友。杭州历史悠久,以丝绸和茶叶而著名。习近平、奥巴马喝的茶叶便是龙井,龙井和九曲红梅便来自于浙江省茶叶集团。我校89届校友毛立民担任浙江省茶叶集团。毛立民先生,1985-1989年就读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他是浙江省茶叶集团董事长、国际ISO茶叶秘书处联合秘书、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传授茶叶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编写了茶叶贸易的相关书籍。今年,他参加了B20峰会,聆听了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的讲话。他表示要发挥茶产业的企业家精神——面临当下的经济环境,减少虚拟经济的投入,把实际的投入转到实体来。如今,集团主推龙井、九曲红梅,企业正向贵州等西部地区发展,那里的地形非常适合茶产业的发展。感怀当年:印象最深的是温耀庆老师与贸院的知识门,老师们又是写书又是教书。感恩
阅读更多>>
挥笔蝇头小楷,心怀气象万千
10-12
2016
一间小屋,一案书几,一摞书卷,一支毛笔,一位老人身居其间,静静端坐,那是一个鲐背之年的长者,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一双眼睛深邃明亮,银发梳得整整齐齐。这就是我校退休教授、书法大家——章汝奭先生。章汝奭,1927年生于北京,苏州人,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的侄孙,学贯中西,精通外语,译著等身,入选香港及美国世界名人录。先生以书法成就享誉国内外,兼擅诗词、古文及鉴赏,出版有《晚晴阁诗文集》《章汝奭书作集》等,书画题跋、蝇头小楷,尤为艺坛一绝。殊不知,他还是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在国内率先编写教材、改革教法,开辟了市场营销学新领域。孜孜不辍,力学笃行叩门而问,说明我们的来意,他谦虚地笑笑,摆一摆手:“其实我没有什么值得宣传或者称道的地方。”但我们都知道,先生一生都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顽强拼搏,努力生活。先生的漫漫人生路就像老电影那样,一幕接一幕,将记者带去那个遥远的时代:“我17岁时在飞机场当翻译,直接参加了抗日战争,后来转到战时运输管理局工作(WarTransportationBoard)。”抗战胜利后,北京成立敌伪产业处理局(Alienpropertyad
阅读更多>>
志当存高远 人生贵追求
09-08
2016
日前,2015年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公布,经过初评、公众投票、评议三个阶段,我校外语学院2013级笔译专业研究生宋文同学以优异表现获此殊荣。这也是我校学子首次荣获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作为来自山东省威海市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生活的艰辛让宋文更加懂得拼搏进取。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拼搏,才让他在研究生阶段砥砺前行,勇夺头魁。 修学之路天道酬勤 从考入我校读研伊始,宋文一直把学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宋文说,他对学术研究挺感兴趣的,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他的导师叶兴国教授鼓励研究生多查阅、研读经典的文献资料,学习和掌握学术研究的方法。宋文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始终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积极投入到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给自己明确学习目标并端正学习态度:课前,认真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勤于思考,及时高质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研究生思源学术论坛、德国阿登纳奖学金等各项论文写作大赛,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他要求自己统筹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时刻提醒并要求自己在开展校内工作的同时要提高
阅读更多>>
提升专业能力 坚守职业梦想
09-08
2016
红色的五月是收获的季节,近期我校辅导员喜报频传,继经贸学院辅导员高伟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之后,我校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施毅婷在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以第八名的成绩获得二等奖。这是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上海高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该项大赛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承办,大赛从2012年开始举办,每年举办一次,旨在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经过5年的开展,比赛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据施毅婷介绍,本次大赛从去年11月开始直到今年5月结束。她从上海赛区的1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晋级华东赛区决赛;又从华东赛区40名选手中杀出重围,进入最后的总决赛。施毅婷说,报名参加这项比赛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最终提升自己作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当然,作为一名已经在辅导员岗位上做了10年的老兵,希望做一次新的挑战和尝试,同时也是对自己辅导员综合能力的一次检验。 辅导员专业能力大赛分为基础知识测试、网文写作、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
阅读更多>>
不忘初心、吾爱吾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和创新创业的筑梦师
09-08
2016
日前,我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辅导员高伟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本次评选全国高校中只有11名辅导员荣获度人物,39名辅导员获得提名奖。为此,我们采访了高伟,倾听作为一名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了12年的“老兵”有什么成果和收获,对于辅导员工作有怎样的认识和体会。 吾爱吾生:帮助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高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乐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根据每名学生的性格、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进行个性化培养。高伟说,80后尤其是90后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能千篇一律地按固定模式去辅导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通过正向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动力。高伟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思考着的芦苇上”开设了“吾爱吾生·国贸每日之星”栏目,每次介绍和推荐一名学生,通过学生的“个人生活照、我眼中的自己、小伙伴眼中的自己”等内容,展示所带229名学生的个人风采,传递同辈学生群体之间的正能量。他说,创建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无论他们走到哪里,处境如何,身边总有关心他和支持他的老师、同学和伙伴。 有一个同学的事例让他印象深刻。曾经他带过的一名
阅读更多>>
对接学校战略 推进“人才强校”
09-08
2016
前不久,学校人事处获得了2012年至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人事人才先进集体”称号。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协会人事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评选活动每3年举办一次,本次评选仅有8所高校获此殊荣。为此,记者采访了人事处处长乔宝杰。乔宝杰说,近年来,人事处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和总体任务,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战略,以打造高层次、国际化、应用型师资队伍为目标,坚持引育并举,着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具体表现在三个转变即:转变人事工作的理念、转变工作方法、转变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转变观念做好制度建设和服务工作随着我校更名大学,确立了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对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乔宝杰说,人事工作包含制度建设、岗位聘任与考核、人才引进、师资管理等多个方面,又直接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要做好人事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完成从人事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各项人事规章制度。 近年来,人事处对学校原人事管理制度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人事处完成了
阅读更多>>
用心积淀,铸就“意外之喜”
09-08
2016
当黄慧敏在班级群里发出全国“示范团支部”和“百佳团支书”网络投票链接的时候,她没有想到会“炸”出所有人,班级群被一排排的“好棒”刷屏,而在法学院行政管理1201班同学去号召小伙伴投票的时候,他们也未曾料想这项荣誉真的能够落到他们头上。对于行政管理1201班的团支书黄慧敏来说,这完全是“意外之喜”。然而,回顾三年半的点点滴滴,这“意外”其实是“实至名归”。 合理规划,创建优秀集体 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校“五四特色团支部”、“奋斗青春最美丽,时代青年显态度”主题团日活动二等奖,“关注校园安全,共建和谐家园”主题团日活动三等奖,多次获“优良学风班”及校“先进集体”等称号,翻阅行政管理1201班的“大事记”,这些耀眼的荣誉见证了一个优秀集体的步步成长。这个优秀集体的铸就最初来源于班级和团支部干部的精心规划。行政管理1201班团支部在支部成立之初,即根据专业特色对今后支部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根据不同成长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建设目标。大学头两年,团支部坚持以“心灵建设”“学风建设”两条主线开展活动。 因为许多同学来自外地或是专业调剂,为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尽快“破冰”,团支部在大一
阅读更多>>
发展靠干劲 爱拼才会赢
09-08
2016
上海市领军人才、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黄建忠教授是个大忙人,我们趁着中午时间叩门拜访,见缝插针做个采访。他沏上一壶茶,边喝茶边谈工作是他的待客之道,对同事、学生常常如是。再忙再累,他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乐观积极且充满“正能量”。 记:自您担任院长以来,主要在哪些工作上取得了新进展?黄:在学校领导下与同事们通力合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完成了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的申报工作,将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更名为国家开放和发展研究院;在全国发起设立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青年论坛,并将常设秘书处落在我校;应用经济学列入上海市高原学科建设高原学科(一类学科),以中国自贸区建设为牵引,建立整体的高原学科,争取了2800万元的建设经费;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获得一项中宣部“马工程”项目子课题,对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繁荣发展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成绩显著,但过程也一定充满艰辛吧? 黄:是的,以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申报为例,“大宗商品”本来不是我的研究方向,因此我自己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研究。前前后后两个半月的时间,我们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要改一稿,每句话、每个图都要
阅读更多>>
不同的岗位,如一的坚守
09-08
2016
虽是冬日,但今天一米阳光照澈,暖至心底。一周之前,在确定采访之后,我把采访提纲发给董伊金老师,他非常认真地做了回应。下午3时许,我如约走进了董老师的办公室,直接开始了访谈。 记:我知道您在学校工作了很多年,您选择以教师为职业的初衷是什么? 董:我1987年进校,已有28个年头了。当初选择教师岗位有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教师能够给处于特殊人生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的帮助。对我而言,人生经历不同阶段中的老师,我至今记忆尤深而且心存感激。客观地说,我确实曾经努力过,年轻时形成了早起备课的习惯,在课堂上,也比较注重与学生良好沟通关系的建立和互动。有付出,必然有回报,学生也确实给了我许多鼓励和肯定。当然,年轻时“爱面子”,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应该也是一个“动力源”。 记:除了在教学岗位上,我知道您在学校不同管理岗位工作过,应该有很多体会吧? 董:在来校办工作之前主要在人文社科部(注: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生处工作过较长一段时间,这要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机会。两个岗位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都给了我充分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如果说有共同的体会,就是岗位不同,责任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学校工作
阅读更多>>
在少数民族边陲地区栽种边境合作区建设之花
09-08
2016
12月初,当我们感受到上海冬天一丝寒意的时候,远在我国东北边陲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已是大雪纷飞的隆冬时节。气温已经降到零下15-20度。我校金融管理学院王国林副教授作为中央第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离开上海、离开学校、离开妻子和刚出生还没满月的孩子,跨越几千公里路程,来到和龙市进行挂职服务锻炼,在东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帮助当地开展经济合作工作。王国林说,离开刚出生的孩子以及还在坐月子的妻子,的确非常不舍,但是他十分珍惜和重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当从学院党委知道有这次挂职服务锻炼的机会,他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他说,作为一名讲授经济学的教师,希望通过这次挂职服务锻炼,能对地方经济现状有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加强经济理论与实践两者间的有效结合。更重要的是,在王国林心中,始终有着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他表示:“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均衡的发展中大国,还有很多地区相对落后,我也是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做一些事情,也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责任感。” 王国林成功入选博士服务团后,学校非常重视和关心,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能放心地参加服务锻炼。在临行前,校党委书记殷耀、党委副书记楼军江专程看望和慰问了王国林,对他参
阅读更多>>
每页
20
记录
总共
4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2
/
3
跳转到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