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总书记深切关怀,同心共筑中国梦

“我做梦也没想到,竟能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谈,亲眼目睹总书记对人民生活的亲切关怀。这是我一生的荣幸。”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京生教授面对记者激动地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与叶京生教授夫妇亲切交谈

 

1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上海杨浦滨江、古北社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和服务等进行调研,同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当天临近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在老年助餐点,同正在用餐的居民热情交谈。叶京生教授作为社区居民代表受到总书记亲切看望,并与总书记面对面交谈。当天晚上,叶京生教授在学校老教授协会微信群分享了自己激动和喜悦之情。第二天,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叶京生教授夫妇亲切交谈的影像和画面,这一消息在我校师生中广为流传。记者第一时间与叶京生教授取得联系,114日一早专程来到叶教授家中拜访,倾听叶教授讲述这段难忘的经历和他的精彩人生。

  

记者在叶京生教授家中采访

 

总书记的亲切问候很暖心

聊起这段特别的经历,叶京生教授话语中带着一份激动和兴奋。他看着自己写的记录,回忆讲述着总书记亲切看望他们,和他们交谈的每一个细节。叶京生教授说,当天傍晚,他们夫妇在古北市民中心三楼老年助餐点用餐。550分左右,总书记来到助餐点,察看助餐点运作情况,与用餐居民热情交谈。刚一进门,总书记询问了两位正在用餐的老人,他们今年多少岁?对这里的饭菜是否满意?价格贵不贵?对社区便民服务还有什么要求?两位老人回答,对这里的饭菜很满意,吃一顿饭18元。看到老人们在吃饭,总书记说,你们吃饭,我就不跟你们握手了,这让在场的老人们听了很受感动。总书记又询问了管理人员,多少岁以上居民可以来这里用餐?管理人员说,老年助餐点60岁以上居民可以来用餐。总书记风趣的说道:“那我也符合条件,可以来这里用餐”。

随后,总书记认真察看了助餐点的食材和餐饮管理情况,询问工作人员面条的具体种类,当得知是长宁区对口帮扶地区云南红河州产的红米线时,总书记说,这个很好。工作人员还介绍说,他们这个助餐点一大特色是饭菜的烹饪全部由智能机器人完成,实现了餐饮管理的标准化、智能化,保证了食品营养卫生安全。总书记听了之后对此表示了肯定和赞赏。

来到叶京生教授夫妇桌前,总书记仔细看了他们餐盘中的饭菜,亲切地询问他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是否经常来这里用餐?叶京生教授回答说,经常来这里助餐点用餐。这里的菜肴色香味俱佳,每天都翻花样。总书记听了叶教授的回答风趣地说:“听了你们的介绍,把我的胃口也吊起来了”。

  

叶京生教授夫妇向记者展示当天就餐照片

 

叶京生教授表示,总书记和他们夫妇亲切交谈,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总书记本人,第一次和总书记交谈,感到十分的荣幸和光荣。总书记来看望我们社区居民,充分反映了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牵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当时,在得知总书记要来看望的时候,心里既激动又有些紧张。但当总书记来到大家面前,感受到总书记十分亲切、平易近人,心里紧张的感觉立即就没有了,现场气氛既热烈又融洽。交谈的过程中,总书记语言风趣又接地气,让大家倍感温暖。到现在,总书记和我们交谈的情景还浮现在眼前,说的话仿佛就在耳边。这一段经历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叶京生教授夫妇合影

 

在虹桥社区生活很舒心

叶京生教授家住在虹桥社区,隶属长宁区虹桥街道,与总书记视察的古北市民中心只有一条街的距离。叶京生教授说,自从2001年搬迁至此,就一直在这里居住。作为一名普通居民,在这里居住,无论从居住环境、社区管理、文化设施、便民服务各方面都让人很舒心。比如老年助餐点就是一项非常好的便民措施,叶京生教授夫妇大多数时间都选择在老年助餐点用餐。助餐点的设立不仅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了安全、便捷、丰富、实惠的餐饮,还经常征求老年居民对于用餐的体验和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社区提供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服务,叶京生教授也经常参加和体验。自从退休以后,叶京生教授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他喜欢绘画,经常去古北市民中心的社区学校学习书法和绘画课程。在和社区居民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退休后的文化生活,也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了解,使社区环境显得更加和谐。

  

叶京生教授在社区学校画的部分油画作品

 

叶京生教授介绍说,虹桥街道古北社区相比其他社区有显著的特点。该社区是一个“涉外社区”,42个小区,3.2万居民,50%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在社区内的古北市民中心设有涉外人员一站式服务窗口,在服务中心向外籍人士提供办理工作签证等各类服务。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各地设立的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其中的一个就设在古北市民中心内。古北市民中心就法律草案召开意见征询会,让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意见征询,开通了社情民意的“直通车”。

叶京生教授感慨道,在虹桥街道生活了近20年,在生活环境、社会秩序、文化交流、为民服务等各方面都充分感受到了城市和社区在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提升,作为社区居民也在这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奉献教育事业守初心

谈起为什么选中他们夫妇作为当天社区居民代表?叶京生教授说:“这里面既有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我们是这里的老居民,经常去市民中心的社区学校活动,去老年助餐点用餐,对那里比较了解熟悉。另一方面,我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退休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也算是小区里的高级知识分子,被选为社区代表,可能也有一点这方面的考虑。”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老教授这一话题展开,随着采访的深入,对叶京生教授过去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叶京生教授1961年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成为一名军人。1965年毕业留校任英语教员。十三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为他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1974年,叶京生教授转业来地方,到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从事科技情报研究工作。

  

叶京生教授作为退役军人荣获“光荣之家”称号

 

随着国家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叶京生教授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机遇。那年国家开始准备筹备建立专利制度,叶京生教授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选派,联合国知识产权局资助,作为我国首批出国研究专利法的学者,赴加拿大知识产权局学习。据叶京生教授介绍,那一年首批有25位同志分别被派往12个国家学习和调研国外专利和知识产权制度及相关情况,回国后参与专利法规的制订和国家专利局的筹建,后又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进修和到我校干部专修班学习。1983年调来我校国际经济合作系任教。

在我校任教的20多年时间里,叶京生教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和国际许可贸易的教学与研究,并兼职律师和专利代理人。教学方面主讲知识产权法、国际技术转让、国际经济合作、知识产权案例研究、国际许可贸易等课程。他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花了大量的精力在科学研究上,先后发表“论中国产品与技术出口中的专利法律问题”“关于外经贸领域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等论文数十篇,出版《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工业产权基础》《美国知识产权案例与评注》《国际知识产权学》等专著和教材20余部。1992年,叶京生教授与王新奎、周汉民等学校知名教授一同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叶京生教授编著出版20多本专著和教材

 

2006年,随着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叶京生教授正式退休。退休后,叶京生教授夫妇到世界各国旅游,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闲暇之余,叶京生教授用钢笔将世界各国美景画成一幅幅钢笔画作品,并出版了个人钢笔画作品集。

  

叶京生教授出版钢笔画作品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去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叶京生教授说:“为教育事业耕耘30多年,自己长期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和关怀,尤其自从1979年被派往加拿大学习以来,很幸运自己能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学习、成长、收获和奉献,这次又得到总书记的看望,这将激励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叶京生教授夫妇和采访记者合影

 

 

新闻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