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九州入世,不坠青云之志

——读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有感

发布时间:2024-04-17浏览次数:327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汪瑞锋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

 

100年前,马克思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面对人生职业的抉择,走向了为无产阶级呐喊,发展共产主义的道路,选择了为人类谋幸福的远大理想和大我的崇高信念。在100年后的今天,同样面临人生岔路的我们,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依旧给出了答案。“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同时也是给广大青年学子的寄予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国家同路而行,在任何时期都高尚的职业选择。

国家要发展,人民要幸福,民族要振兴,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全方位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恩格斯同时还曾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消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已经成为工业生产本身的直接需求,同样也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需求。”深入乡村,走向基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静下心来,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泼洒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价值,在与代代青年接力奋斗的过程中,闪亮青春底色,激扬青春梦想。

青年在择业的过程中,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认清选择的困境拨云见日,把握自我的内心,认识自己,方可走向广阔。首先是对自己思想的审视与把控,选择职业时,我们的选择是倾向于伟大的,伟大的东西的光辉的,光辉则会引起虚荣心,这是选择的悖论。破解悖论之道的方法,就是要听从内心的深处,摈弃外在的诱惑,在冷静思考之后,预判从事职业或有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但内心依旧充满对此职业的激情,仍然涤荡着热爱。而要做到这些,就是要立志高远,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统一联系,将个人幸福与美好生活追求协调一致,披荆斩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如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去实现个人价值与个人事业。其次是需要正视自己的体质限制与估量自己的能力,在安静的土壤中创造宏图伟业,在能力的方圆里发挥自身价值。倘若选择力所不及的职业,很难把工作完成,更谈不上优秀出色,亦体会不到职业带来的乐趣,相反,挫败感和失败感会导致自我怀疑和自我放弃,因此选择与自我匹配的职业也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择业观认为,青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选择最能为人类谋幸福、为社会谋发展的职业,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能够让自身获得全面进步、变得更加“完美”“高尚”的视角选择合适的职业,而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追求幸福的需要,去追求仅仅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职业。在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充分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不充分、最大的不平衡已成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实现乡村振兴刻不容缓。因此,走进乡土中国深处,积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奉献乡村事业发展的健康职业价值观,传承红色革命底色,在乡村大舞台上,发扬敢为人先、不怕吃苦的高尚精神,激扬中国青年的青春底色,用实际行动去缝合乡村与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让乡村百姓生活更具有获得感、幸福感!

马克思坚守自己的信仰,选择了为人类终身幸福而奋斗的事业,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中奋斗一生。当代青年在坚定信仰与理想之时,唯有脚踏实地,方能在一方土地成就伟业;在择业就业时,唯有知行合一,坚持实干兴邦,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在时代的风浪中激流勇进,才能在扎实耕耘中成就自身,助力中国梦的腾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