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崩溃论”并非新论。然而时至今日,现实与此背道而驰,中国经济不仅率先实现转折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稳定保持在30%以上,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日本人提出的“中国崩溃论”受到日本人批评
最近,日本知名网站(Newspicks)提出以下观点:“日本被‘中国崩溃论’的观点所束缚,进而无法正视真正的中国。”这一观点或判断的背景是中国经济进入2017年以来一路向好,特别是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和习近平同志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论述,展示了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美好前景。在近日越南岘港举办的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会晤,日本媒体与朝野开始认识到中国经济的深厚潜力和维持日中近邻友好的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自198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有些日本人不愿意面对这个事实,妄自提出“中国崩溃论”。然而,事实上,在日本,与之相对应,该论调从未停止过受质疑。对此有人提出,“这不是崩溃欺诈吗?”
日本由于经济低迷不振,从2000年起,排外主义倾向加剧,加上网络右翼分子抬头,极端民族主义者寻求“上位”机遇的狂热趋势有所蔓延。在日本学术界也存在某些对“中国崩溃论”的争议,通过一系列讨论和交流,基本上得出预测中国经济是非常困难的结论。
毋庸置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但是,任何问题都不足以阻挡中国经济成长的步伐。随着中国决胜小康、坚定迈向新时代步伐的加快,发展进程中解决问题的转圜空间更加广大,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更加丰富,国家与社会治理能力体系更加健全,“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当此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际,“中国崩溃论”可以休矣!
根据世界银行和IMF等权威机构的预测显示,中国2017年的GDP增长在6.2%以上并有望接近7%,而世界平均水平在2.9%—3.5%之间,美国为3%以上,日本、欧洲仅有百分之零点几到一点几的增长。对于中长期(2020—2040年)的增长趋势,美国智库认为,中国有能力保持5.7%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而美国仅有2.7%,如此中美之间的经济差距便会加速缩小。
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国内关于“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舆论,恰恰是对中国经济增长自2010年开始替代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位置的不良、变态的反应。
在过去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逐步完成了由封闭落后向开放大国的转变。而这样的转变速度、转变质量及其社会变革的深刻程度,令世人瞩目。日本知名的中国经济专家东京大学社会研究所丸川知雄教授通过观察,就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取得的巨大成功等话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充满活力,整体向好,未来几年除应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外,“中国崩溃论”已不值一驳。
在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前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表示,“中国描绘了一个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以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率实现了伟大的跨越,实在了不起。中国做到了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还警告说,“对日本泛滥成灾的‘中国经济崩溃论’,我想说,若中国崩溃了,日本首当其冲。如果日本能变得更加强大自然最好,但日本人若继续像现在一样心胸狭隘且自欺欺人的话,日本是没有未来的。”
中日之间:加强增信释疑促进经贸合作
2017年对于中日两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共同走过了45年不平常的历程,其中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近一年来双边关系有所回暖,但现实和历史相互交织引发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世人所期待的解决和消除,两国关系的基础依然比较脆弱。其中既有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也有地缘政治结构性变化等深层次原因。
增信释疑是改善两国关系的基础。值得欣慰的是,自去年杭州峰会以来,中日双边关系有回暖迹象,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和安倍首相在G20汉堡峰会期间举行会晤;近日在越南APEC峰会期间,两国首脑再次会晤,两国领导人一致表示要把握今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明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重要机遇,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在越南岘港的APEC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会见安倍首相时表示,希望日方以更多实际行动和具体政策体现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战略共识。安倍首相表示,日方希望同中方加强高层交往,开展互惠共赢的经贸合作,积极探讨在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
四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中国规划世界的倡议,而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倡议。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机会下深化合作,在资金、人才、技术、贸易、资本等方面充分实现“一带一路”所提倡的“五通”,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亚洲经济的发展,加速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亚太自贸区、亚投行及其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等,都可以成为中日两国共同推进的重要合作领域。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伟大征程的历史新起点,开启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十九大报告则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社会保障,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人民面向世界,实现互利共赢、包容互惠发展的博大胸怀。
从近期和长远来看,中日经济合作可以在如下几个领域开展合作。
第一,抓住制造业升级改造机会,继续推进节能环保等新领域的合作。日本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中日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互补性强,容易取得共赢效果。
第二,抓住改善民生、促进高质量消费机会,拓展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随着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成熟、服务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优势,所以中日服务贸易或可成为中日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突破口。
第三,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开放机会,加强新兴产业和地方间的合作。旅游业是中日间蓬勃发展、最具有前景的产业之一。在拉动经济增长、满足人们需求、促进国际、地区之间交流合作方面,旅游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日双方进一步加强两国的民间交往,可望扩大旅游商贸活动,实现城市、企业之间多方面合作与共赢。
第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日投资和第三方合作。为改变日本吸引外资长期低迷的现状,安倍内阁上台后提出进行外资政策的调整,从创设国际战略特区、集中推行规制改革,进行税制改革、削减企业法人税,完善与外国投资者进入和居住相关的制度等方面政策改革,以实现吸引外资翻倍的目标。中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中日企业间扩大双向投资与开展国际第三方合作创造了大量有利机会。
总而言之,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两国在各领域、各行业广泛形成更加稳定、成熟的经济社会交流与合作关系。
(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黄建忠工作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