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浩宇:英国毕马威历史上首位华人合伙人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校友风采 | 王浩宇:英国毕马威历史上首位华人合伙人

发布时间:2018-12-04发布者:陈文樑访问量:581


北京时间19:00,在电话的另一端,伦敦正是中午时分。英国毕马威中英业务部的主管合伙人王浩宇先生,正在赶赴一场会议的路上。“叫我Aman就可以。”原以为会有点严肃的谈话变得很轻松。时间安排十分紧凑,但在电话接通的那一瞬间,校友亲切的语气让人如沐春风。于是,我们展开了这次跨越八小时时差的采访。

  

王浩宇的英文名是Aman,在梵语里是和平安静的意思。他似乎一直都是平和安定的状态,没有过多对未来的焦虑,一如他过往的经历,看似复杂实则明晰。“在模糊的大方向下始终保持短期的明确目标,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他的每一步,都在坚持着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2001年王浩宇毕业于我校外语学院英语专业。2003年获得悉尼大学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和信息系统(Commerce inInformation System)硕士研究生双学位。毕业后留校短期任教,后又辗转于美国运通(AmericanExpress)和MINCOM公司。2007年加入澳大利亚毕马威公司担任管理顾问。2010年因内部交换项目到毕马威伦敦所工作至今,并于2015年升为英国毕马威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合伙人。

  

 

 活力满格,多彩青春 

 

 

  

谈起大学时代,王浩宇俨然像刚刚毕业的学长,兴高采烈地说着四年里发生的种种难忘的事情。“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不。”这是王浩宇表达的第一个观点。从唱歌跳舞之类的演出活动到中英文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他几乎都参与了个遍。“行与不行总是要试过之后才知道的。而且年轻的时候我充满了活力,与你们现在是一样的。”



大学时他是爱心社的社长,校学生会副主席,同时也是外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丰富的课外活动让他收获颇丰,他认为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往往容易被忽略,却对于日后的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更让人钦佩的是,他每学期都获得学校奖学金。在2001年毕业时,他还获得“宝钢特等奖学金”、“荣誉毕业生”,平均绩点达到了3.8,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型”学长了。当问起他是如何平衡学习时间、课外活动,以及后来颇费精力的托福、GRE考试时,他回答:“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忙不过来。当你意识到平时课外活动花费了不少时间时,你会更加高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在学习上就更不能够放松了。”他开玩笑地说道,“我当时不知道哪根弦搭错了,还给自己定了个规定——大一大二时一定要投入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坚决不谈恋爱。”

王浩宇对当年教授他知识的老师感念不忘。他提到,罗国梁老师讲课一直都是那么幽默,老师参与了很多字典的编著,他上课也非常风趣——“你们这个单词都背不过,以后怎么闯江湖呐?”王浩宇在申请出国时,罗国梁老师提供了很大帮助,他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还有吴云娣老师严厉的教导,让王浩宇至今难忘。当年他在英语四级考试中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他说这与吴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他谦虚地说道,“我当时英语成绩是还不错,但是也没有那么好,所以也蛮意外的,老师也为我感到高兴。”

  

 寻找特色,脱颖而出 


 

当时外贸学院的读书氛围很好很宽松,学英语的职业方向多样化,有多种选择。这使得王浩宇在短期内既有一定的自由度,又没有完全被限制住。“我对很多事情都持有开放式的心态,以此不断提高兼容并蓄的能力和适应力。”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浩宇并没有在毕业之后就限制于所学专业,开始了海外留学生涯,在悉尼大学攻读物流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双学位硕士研究生,读完硕士研究生之后,王浩宇换了好几份工作,最后留在了毕马威,这一待就是十年。

 


回顾王浩宇13年的工作经历,你会发现他的工作看似多次辗转奔波却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2004年开始在美国运通公司主要负责采购方面的信息系统分析,两年后又于MINCOM公司做与供应链相关的ERP信息系统的咨询工作,2007年加入澳大利亚毕马威公司做管理顾问,负责国际采购、供应链信息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千万不要把我们的生活想成《我的前半生》里描述的那样,远没有那么光鲜,也没有赚那么多钱。但是生活的节奏和方式还是有点像的。”不难想象,刚加入毕马威不久的他,所面临的是沉重的压力以及重重的挑战。


但是王浩宇并不满足于现状,“澳洲还是比较闷的,发展机会也比较少。”于是2010年他申请内部交换项目来到伦敦,在英国毕马威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调换了部门来到了中英项目部,负责中英跨境双边的投资、并购过程中的咨询工作,包括投行业务、尽职调查、税务架构及投后整合等等。王浩宇不仅通过了现实高压工作的考验,与此同时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崭露头角,展示锋芒?常年在海外的工作经历让他感受到,必须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脱颖而出。

 

以精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加上之前工作经历带来的实战使他积累了多年与客户打交道的经验。这让王浩宇首先在本专业上变成了专家。随着中国近年经济迅速发展,他逐渐在中外项目上扮演着必不可少的桥梁的角色。接着,王浩宇的选择便是打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牌”,变成了“有特色的行业专家”,从一开始吃亏不少到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谈判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们中国人的‘face culture’,当一个项目的约定价格因为延期推迟需要加价的时候,英国的客户一般都会欣然接受,但是中国的上级领导就会很介意这个事情,他们觉得差的不是这部分多出的钱,而是没有管理好预算的‘面子’问题。这时候如何沟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中外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在海外华人中,王浩宇的区格就在于,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还不止停留在浅显认知这一层面,并将这些经验灵活运用在商业场合,不仅能运用到商场上,还能与西方文化相融通,最终做好中国相关的业务。

 十年磨炼,身份转变 


 

2015年,王浩宇成为中英项目部主管合伙人,也是毕马威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合伙人。“其实这只是一个对外宣传的噱头,不过当上合伙人之后感觉还是挺不一样的,也算是owner之一了。”他谦虚地说道。

从加入毕马威时的adviser到manager到partner,其实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我们都知道成功需要努力,但不是每个努力的人都会取得成功的。”说到在毕马威的工作经验,王浩宇强调,“第一要点,你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这是最基本的,我所学的专业与工作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深厚的工作经验。但是有技术的专家很多,还不足以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所以第二点,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回想起来这一点,在当时的外贸学院是很受启发的,譬如周汉民教授的每次讲座我都会去听,深受他学者气质和演讲风格的影响。第三点就是找到自己的区格,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优势或强项比如我在海外工作多年,能融通运用中西方文化,这就显得弥足重要。”


(作为“伦敦的青岛人”,2016年携父母应邀参加毕马威青岛所十周年年会)


他的语气依然是那么平淡温和,但是从他的话语中,让人能够体会到每一个字背后的沉甸甸的分量,“当然是要吃过很多亏后才能领悟到”“积累了大量的与客户往来的工作经验”“看上去并非所有中国人都能做好这种业务……”

说起“四大”,王浩宇还有一段特别的经历,“其实我毕业的时候就申请过毕马威,但在笔试时就被刷掉了,所以还蛮戏剧化的。”随着在海外的学习深入,经过丰富的实战和不断的磨砺之后,他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Aman Wang出色地打出了这张中国牌,达到了事业的

“进入‘四大’以后,如果你想自己的级别越升越高,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做宽、做深、做广客户关系。真正的从“做事的人(doer)”变成“管事的人(minder)”,进而变成“找事的人(finder)”。这也就是能成为合伙人的潜质。众所周知,“四大”的工作“光鲜亮丽”却并不轻松,更不用说达到“finder”这一级别的王浩宇,经常作为“空中飞人”在国内外奔波。“有时候在这种高压下,更要懂得停下来思考,考虑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才能做出更好的战略上的规划。”平时他也会看看电影、打打高尔夫,在澳大利亚的时候会用冲浪来缓解工作压力。

  


 

尽管目前王浩宇可谓走到了KPMG的顶端,但是他仍然没有停止向前的脚步,已经在伦敦商学院读了一年半EMBA的他,打算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来寻找新事业中转的方向。

  

 重聚母校,寄语未来 


 

2017年是王浩宇入校20周年,今年他又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回到承载了满满的感动与回忆的校园。


“当我站在校园里,感受到时光荏苒,眼前的一切悄然变化,回忆与往事都冒了出来,当时的闪耀与辉煌,遗憾和伤感,在如今都变成了甜蜜、珍贵的回忆。亲切不足以形容这种感觉。母校像是失散多年的亲人。漫长的想念,但是又不能见面。想念母校,心中总会涌动着莫名的感动。当看到学校取得长足的进步,发展越来越好,心里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王浩宇一直情系母校,他谦虚地说:“我不敢对母校妄加评论。但是有两点建议想要表达。一是希望母校能更加的国际化——师资、课程、交流等全方位的国际化;二是希望母校的教育更加专业化,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所学专业能与产业行业有更高度的结合,给我们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最后,王浩宇又回到“学长”的状态,他略微停顿了一下,认真地、语重心长地说出他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不要虚度青春年华。要把时间花在你认为重要的人和重要的事上, 即便那是彻夜畅谈或风花雪月,只要她们是值得的人,值得的事。”

电话那头早已从安静的车厢转到了夹杂着各种噪声的马路上,我知道采访就要接近尾声了,王浩宇先生也将到达他的目的地。在这场采访结束之后,他又要马上赴下一场“约”了。

(皇家赛马会Royal Ascot)


  

王浩宇的行程安排一场接着一场,他不断探索、前进脚步也将不会停歇。那句“在模糊的大方向下始终保持短期的明确目标”在我耳畔犹如回声般提醒着——

  

 

我们要有远期方向,

短期目标和活在当下的情怀。

Where you go, there you are.

 


策划:SUIBE海鸥通讯社

采访:李玮君

编辑:李玮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返回原图
/

Baidu
map